貿易戰升級 越南泰國漁翁得利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8/11/29 16:09

最後更新: 2018/11/29 18:17

分享:

分享:

路透報道,自美國政府對近半數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%關稅,多個品牌開始到東南亞國家尋找新供應鏈,其中越南和泰國為它們的首選。

近日,路透採訪了各個行業的十多位企業高管、貿易律師和遊說團體,他們都在催要樣品、到處參觀工業園區、聘用律師以及和官員見面,為的是將供應鏈搬到東南亞國家。

時尚背包公司Tortuga負責人Fred Perrotta解釋,因美國或對中國商品加徵更多、更高的關稅,加上美國企業擔心中國周邊新興經濟體只能根據「先到先得」的原則提供新業務,因此各品牌都儘快尋找新供應鏈,而越南和泰國可謂在貿易戰中漁翁得利。

貿易戰爆發後,多個品牌開始到東南亞國家尋找新供應鏈。

家具供應商敏華控股今年6月為了降低關稅構成的風險,就以6,800萬美元在越南收購一家工廠。目前,Tortuga也籌劃在越南設廠,且已收到越南一家潛在新供應商的首批樣品。另外,越南工業地產開發商BW Industrial表示,自10月以來詢問大增,其所有廠房目前都已出租。BW Industrial銷售經理Chris Truong表示:「製造商來自全球各地,他們在中國都有生產工廠,且需盡快開始生產。」

此外,泰國也成爲設廠「新寵」。提供電子產品和制造解決方案的泰國SVI Pcl(SVI.BK)表示,剛挑選了四筆與現有客戶往來的新交易,價值約1億美元,而這些客戶在中國也有業務。其執行長Pongsak Lothongkam說:「貿易戰對我們有利,跟我們接觸的企業非常多,我們得理出優先順序。」

高技術生産要數十年才遷走

不過,不少管理層認爲越泰兩國有產能限制,包括官僚機構低效率、缺乏熟練工人和基礎設施瓶頸等。因此,瑞銀本月稍早時分析指,由於研發成本較高且中國勞工成本具競爭力,需要數十年才能從中國遷走機械、運輸和IT領域等高附加值商品供應鏈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